复旦MBA严锋:刘慈欣写尽了生存的各种代价

快讯 搜狐网

《三体》是一个现象级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期盼了很久的一次爆发。也是有一点反讽,科幻在我国属于发展较晚的文类,一直都处在比较边缘的位置。过去在招研究生的时候曾把它归到儿童文学类。《三体》为什么能够如此的受到各界狂热追捧。同时这种广受关注的现象背后透露了怎样一种文化的信息?——严锋

7月12日,“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特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为大家讲述他对刘慈欣、对《三体》所代表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深刻了解。

我们文学自从20世纪以来被各种影像文化挤压得苦,有句话说整个中国文学界都是给张艺谋打工的,大家觉得有点压抑,突然冒出这么一个人让文学爆发出如此灿烂的光华,我们中文系的人应该向刘慈欣表示致敬和感谢。我在2008年给《流浪地球》中短篇小说集写的序中说,“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前几年刘慈欣告诉我,《三体》在美国英文版已销了60万套,这在国外是前所未有的,莫言也没有这么多。最近的新闻是《三体》日文版一个星期内加印了十次。刘慈欣的粉丝也很多,像马化腾、马云、雷军这些都非常喜欢《三体》。《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日本游戏设计人小岛秀夫,还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都是他的拥趸。

在封闭的空间,刘慈欣以仰望星空的姿态写作

刘慈欣的本职是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工程师,非常标准的理科男,而且在比较封闭相对落后的内陆,不像上海有很多中西文化碰撞。我后来和他接触才知道,他在电厂工作一个月有上万收入,那还是十多年前。他的写作并不是出于经济压力。

刘慈欣的作品里有类似他以往生活的情景。我读的第一篇大刘的作品是《乡村教师》。一个山区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几个孩子,很现实的题材,像《凤凰琴》那样感人的故事,似乎跟科幻没什么关系。然而镜头一转,突然跳到宇宙的视角。在多少光年外银河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生死对决,地球被卷入星球大战。这个乡村教师患了癌症,最后拼命强迫学生死记牛顿第二定律。他这样一点点卑微的努力汇入到无比壮阔的星际史诗,这真是峰回路转。

图片1.png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作品中看到教师意义被上升到宇宙高度,一位乡村教师的教学工作拯救了人类,我作为一个教师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感动。这部作品里有很多理解刘慈欣作品的钥匙,怎么在封闭的环境当中,爆发一种生命的能量,最后指向超越自身的宏伟时空,非常有象征意义,也能给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这篇小说某种意义上是刘慈欣的夫子自道: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里,达到自己精神的超越,仰望星空,脚踩大地,刘慈欣就是这样写作科幻的。刘慈欣一直在仰望星空,我们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我们也是在以我们的方式仰望星空,与科幻奥义不谋而合。

在刘慈欣的写作设定里,我们人类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也是有限的,我们每一次提升必须是一种空间的超越、走出、打开。有时候听上去是一种逃离,一种迁徙。大刘曾经用大航海举例,如果没有大航海,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今天电气化、数字化,也不可能走向太空时代。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三体》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的视角不仅限于人类的现在,而且涉及到人类的过去和宇宙的未来。里面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点子、博弈、预测,包括相互阻遏的战略。

我整理了几个关键词。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生存”。刘慈欣的作品体现了非常强烈的生存意识。三体人生活的半人马星有三个太阳,按照天体力学,它们的运动规律是无解的。你完全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是极寒,什么时候是地狱般的火炉。为了应对极端生存环境,他们有各种各样生活方式,比如脱水变成无机物,成为像纸片一样存在,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科学家在地球上找到一种叫作水熊虫的生物,这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它的生存方式就跟这种设计有很多的相似性。

在这样的生存当中,三体人的思维、语言、文化、生殖方式都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包括他们的社会制度,是和适应这种极端生存环境相契合的。批评刘慈欣的人认为他主张技术专制、绝对科学主义等,确实他的作品里有这些东西,但是这并不是他全部的思想。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应该付出一切代价吗?我们应该变成脱水人皮一样的东西吗?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如果有的人真的愿意选择某种极端的生活方式,要不要理解和尊重他的选择?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到另一部小说:《活着》。

刘慈欣应该跟余华聊一聊彼此对“活着”的体会。我觉得余华的《活着》就是《三体》的地球版,《三体》就是《活着》的太空版。刘慈欣的很多作品包括《流浪地球》为什么如此轰动,其实就是他写了为生存付出的各种代价,折射了我们近代以来各种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努力。刘慈欣写尽了生存的复杂性,而且把历史与现实的诉求提升到一种宇宙的高度。

很多人批评刘慈欣暗黑、冷酷,好像忘记了《三体》当中还有程心这个人物。同样也有很多人批评程心“圣母”,真是众口难调。刘慈欣不那么擅长写女性和爱情,但是写程心的时候蕴含和寄托了他的道德理想,他把人类道德的复杂性、多样性,包括这里面的冲突统统展示给你看。有人说科幻是一种简单文学,里面塑造人物是扁平、单一、漫画式和缺少生命力的,我不这么看。看待一个作品不是光看情感、人物描写是不是立体,还要看他的思想。这种思想可能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人物的身上。

《三体3》的结尾,关一帆对程心有一句话:“我知道你作为执剑人的经历,只是想说你没有错,人类世界选择了你,就是选择了用爱来对待生命和一切,尽管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你实现那个世界的愿望,实现那里的价值观,你实现他们的选择,你真的没有错。”

从程心的角度,她真的没有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地球人的理想,也代表了我的理想。只要这部分人存在,那程心的价值就永远存在。

“黑暗森林”的猜疑链,不仅在宇宙存在

图片2.png

黑暗森林强调的是生存,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扩张,宇宙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刘慈欣从这两条公理的假设,推出巨大、复杂、栩栩如生的世界。如果我们把“黑暗森林”逻辑推到极致,人类和地球、包括宇宙总有一天要湮灭,湮灭以后它能否再循环、再恢复,我们都不知道。但只要有一个生命心怀爱与悲鸣,这个黑暗森林就有一丝光亮,这个宇宙也就还有再生的希望。

《三体》为什么在日本这么热销,在韩国就反响平平?其实我在看《三体》的时候,就觉得他写的是日本。日本除了生存空间的窄小,地质也不稳定,时刻处在一个毁灭和重建的强烈的危机意识之中,和三体世界非常相似。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下,社会组织、道德观念、文化有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呢?日本人看《三体》的时候会不会感同身受?日本人有高度的自律,有一种集体性,一种具有凝聚性的国家意识。三体人把智子派到地球,智子就是个日本人的形象,拿把武士刀,穿和服,说话语气都像日本人。

“黑暗森林”是整个小说的关键。这是一个猜疑链,双方无法判断对方是不是善意文明,他们不知道我们怎么样想他们,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我们,他们还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样想他们想我们的,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我们想他们的……可以形成无穷的猜疑。

这是刘慈欣受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为什么总是从恶意、怀疑的角度,为什么不能谈信任、爱、沟通、理解、交流?

其实刘慈欣讲得很清楚,他写的根本不是地球上的事情。宇宙当中星际之间的距离以光年计算,以光的速度来回都要多少万年的话,怎么交流?万一还在交流的时候人家已经技术爆炸怎么办?刘慈欣说当双方距离大到宇宙级别的时候,交流就非常困难了,这时候只能采取假设对方有恶意,先发制人,把你干掉再说。这是从博弈学角度的最佳决策,听上去很可怕、很黑暗,很让人不舒服。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人要太舒服就完蛋了。有时候你要看到一些黑暗的东西,你才能真正地拥抱光明。

这个猜疑链我们真的那么容易消除它吗?全球化时代的地球好像是“地球村”,我们距离这么近,有iPhone、QQ、微信、微博、无数沟通的管道,可是还有那么多的误解和猜疑。哪怕是面对面的交流,就能讲得清吗?你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吗?

中美贸易战是不是猜疑链?技术爆炸发生了没有?某种程度上发生了,或者对方假设你发生了。信息时代,信息就是一切,谁抓住了信息传送的制高点,那你就掌握了这个世界的未来。信息技术虽然看起来只是身边最日常的一个技术,但这里面隐含了各种未来展开的可能性。美国对准华为开刀,从他们的角度是非常精准的。美国用什么方式进行打击?用技术封锁,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三体人用智子锁死地球的科技发展。刘慈欣写《三体》的时候还没有贸易战,他写的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但很奇妙。今天科幻这么热也是有它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一个可怕的推论是“黑暗森林”正从宇宙向我们扑来,降临地球。刘慈欣的作品给我们一种启示,很多遥远东西,最后光线会折射回来照亮我们自己的生存。

科技发展与道德的“二律背反”

人类从远古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神话。我们总是向往高于我们的,比我们更完美、更强大、更迅捷的存在。这种渴望推动我们不断突破自身限制往前走,让我们从动物的状态提升,在我们身上发展出人性。

梦想、憧憬在我们身上没有断过,然而神话也在不断地破灭中。现在我们知道:月亮上没有嫦娥,只有丑陋的陨石坑。尼采说上帝死了,怎么死的?被人用科学技术杀死的。神话破灭对人来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神话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旧的神话死了,新的神话也会产生。这个时代新的神话是什么?科学技术。科幻就是向大众传播这种神话的载体。

旧的神话中,我们渴望腾云驾雾,渴望到月球去,现在这些人类早已实现。我们渴望起死回生、穿越时空,这些梦想在今天科学还没有为我们实现,但是已经从前沿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展中,向我们展示这样一种可能性。过去的宗教完全建立于假设和空想基础上,可是科学是用科学理论、逻辑和实验构筑梦想,比以前有了更多现实性,这就是科学神话强大的地方,这也是科幻为什么越来越有如此丰厚的土壤,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

当然,这里又会产生一个问题,会不会科学变成了一个新的神?如果形成一种科学教,对人文、传统道德会产生怎样的负面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在大刘的作品当中有很多呈现。不要以为他就是拥抱这种前景,他是把所有可能性端给你看,推着我们思考,也是刺激我们进一步警醒。

科技是帮助我们提升道德,还是在破坏我们传统的道德?刘慈欣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给一个现成的答案。在《三体》第二卷里,他讲到威慑纪元,威慑三体人向宇宙广播坐标,阻止了三体入侵,用一种很暴力的方式换来了地球短暂的和平,然后在和平当中发展。这个模型就是冷战的核恐怖平衡,听上去令人厌恶,非常可怕。然而讽刺的是,冷战时期恰恰是人类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战争次数最少的阶段,人类获得了飞速的进步。有几次走到核战的边缘,按钮快要按下去人类就要完蛋了;但是我们在这个巨大的核阴影下,少了很多的流血牺牲。人类文明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暴力与和平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专制与民主的关系也并不那么简单。《三体》在示范一种复杂思维。

再比如,我们的世界是变得越来越安全,还是越来越不安全?很多危险是科学带来的。比如食品安全、基因编辑、核事故,所以有人主张我们回到前科技时代。刘慈欣说他是一个“绝对的科学主义者”,相信科学问题要通过科学来解决。科技带来很多污染,但是怎么治理污染?还是有赖于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跟科技合体了,科技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科技,我们怎么可能把自己从当中剥离,怎么能成为反科技的人?这就是反对我们自己。后退不是道路,只有往前。

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个体之间越来越连通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终极形态,就是三体人最终完全透明的思想。有没有可能将来戴上一副眼镜就能看到你头顶上各种各样数字标签、你的想法和内心情感状态?这完全不是不能想象的情况,这可能是巨大的噩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技术有风险就不去掌握它,因为你不掌握它,一定有人会去掌握它。更可怕的是:好人不去掌握它,坏人一定会去掌握它。这也是一个博弈。怎样的博弈能够最有利于我们的生存,我们就选择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事实。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一种人文关怀,所以需要情怀、文学、艺术、道德。

图片3.png

向外寻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刘慈欣的小说当中经常出现“宏”的观念。他甚至写了宏电子、微纪元,人微缩到纳米的尺度,这也是一种“宏”。从宇宙到基本粒子,是一个无限的世界。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观念:“全息”。全息就是宇宙在各个层面、各个尺度上的无限重复,这有点佛教的意思,须弥芥子见大千人生。刘慈欣的作品经常写到飞船,这个飞船当中包含人类文明的火种,像《流浪地球》火种计划,这个火种的意象在《三体》当中也有。章北海作为一个逃亡者携带人类文明的全部信息,如果能够在宇宙的某处发芽就有可能长成一个完整的文明,但是全息率恰恰导致了章北海的悲剧。自然选择号被终极规律号击毁,因为他们到了太空之后变成一种新人类,传统人类的道德发生了改变,他们用的是新的宇宙法则:黑暗森林法则。

刘慈欣是一个“外向”人,主张向外面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我个人可能更接近中国传统,向内心寻找,从内心寻找一种精神的宁静和安宁。不过,也许向内和向外都需要。“全息”这个观念推到底,我们内心的宇宙和外部的宇宙之间也是一种“全息”,但这个“全息”光是朝某一个方面发展,是不够的。这个内和外之间需要打通、破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重新理解刘慈欣的“破壁”,理解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

刘慈欣有一个颇具现实性的担忧,他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某种意义上的“内向化”。他对VR技术怀有警惕,这个东西可以模拟我们的梦想、欲望,甚至用模拟的方式实现我们的欲望,这里面可能有各种各样潜在的问题。比如原来生存的竞争听上去很残酷,但也是对我们人类肉体和精神上的磨砺。生存竞争让我们变得强大。婚恋就是一种战争,争夺最优秀的对象。但VR里面连杨贵妃、西施都有,不需要去奋斗,躺在家里戴VR眼镜什么都有了,未来也许脑子背后插根管子什么都有了,那人类是否会退化?日本所谓的“平成废宅”,沉溺于二次元世界,逃避现实。这个越来越内向的趋势,需要我们保持警醒。

《三体》当中,三体人跟地球叛军以外的人类进行第一次交流时,发来五个字:“你们是虫子”。虫子也是刘慈欣小说当中的关键字,很多小说都有,在外星人眼中人类就是虫子,《三体》把这个观念推到极致。我们看到这个词很不高兴,人文主义者讲人是多么高尚的一种存在,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万物之灵长。可是到刘慈欣那里,怎么写成了虫子。刘慈欣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从一个更高维度来审视人类,打破人类的盲视和自大,但这还不是刘慈欣作品的全部,他的作品里很多地方是在“以虫自傲”,他维护虫子的尊严,讲虫子的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虫子的技术与人类的差距,远大于人类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消灭虫子,但虫子也没有灭绝,他们照样傲行世界。

但若以为刘慈欣要我们安于做虫子,那就更错了。他的意思是要人认清自己生存的低维真相,努力向高维发展,人类的未来是宇宙星辰,如果留在地球,可能很安逸,可那就是坐吃山空、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陷入某地中心主义或者人类中心主义。太空再黑暗,还是要去,不去肯定没希望,当然去了可能也没希望,但是去比不去更有希望。我们要走出去,哪怕再危险、再黑暗。

刘慈欣构建的世界,展示了低分辨率的文字的魅力

刘慈欣在中国作家中罕见地具有强烈的世界意识。他通过各种元素去构建,用细节打造一种全景式的世界图像。他的作品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他有一个世界体系,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体现在各个层面。

文学写作就是创造一个世界,刘慈欣的科幻是用虚构方式创造世界。它跟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描绘的方式不一样。传统的文学创作强调如实反映社会、人生,可是今天现实主义文学的“镜子功能”遭遇了一个危机,就是真的镜子来了。摄影术、网络媒体、手机,它们反映社会好像更真实、更逼真、更感性。相比之下,文字好像隔靴搔痒,文学就遭遇了危机。

刘慈欣的镜子不是现实主义的镜子,它更像是一种增强型的、创造型的镜子,他通过物理法则逻辑、社会学公理,创造可信的假设,用这些东西打造一个假设的世界。但是这个YY最后又变成了对现实的观照,而且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对现实的观照。

《三体》里展示了文学的伟大力量,用语言去描绘一个没有办法变成影视的图像。我作为中文系人看到它里面对四维的描写,非常感动,对文学产生了新的信念。而且我也相信将要上映的《三体》电影和网剧,大家不要期待太高。改编的话,用漫画这种形式可能更合适。漫画跟文学有种低分辨率的相通性,这不是指图像的低分辨率,而是有很多东西要通过脑补。高分辨率听上去是好词,它把我们的想象填得很满。但是文字的低分辨率拥有再造新世界的可能,这恰恰是文学的力量,也是刘慈欣的科幻力量。

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利好)。

张凌云提到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催生的新文艺类型,网络文学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 快讯
  • 2021-1-21
  • 每日财经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平安与中国作家协会宣布联合启动“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将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精品文学课与文学素养提升名家讲座,以帮助广大青少年提升文学素养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快讯
  • 2020-4-26
  • 每日财经网
2024年4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集团”或“公司”,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 2024年第一季度…
  • 保险
  • 5小时前
  • 每日财经网
新加坡--(美國商業資訊)-- Web3優質遊戲發行商Xterio和BNB Chain驕傲地宣布,雙方將合作推出一個以遊戲為核心的全新L2鏈,該鏈將利用BNB作為Gas Token,並為BNB Chain生態系統的基礎架構貢獻力量。AltL…
  • 公司
  • 6小时前
  • 文传商讯
公司还与汽车和消费设备制造商签署了新的供应协议,并为目前市场上的一款设备提供动力,其中 100% 的石墨阳极已被 Titan Silicon 取代 加利福尼亚州, 阿拉米达--(美国商业资讯)-- Sila,一家新一代电池材料公司,今天报告…
  • 公司
  • 6小时前
  • 文传商讯
Lenovo通过可衡量的结果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提升其作为客户可信赖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的地位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估算整个IT生命周期的排放影响,帮助应对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复杂性 北卡罗来纳州莫里斯维尔--(美国商业资讯)--全新的…
  • 公司
  • 6小时前
  • 文传商讯
“数字乡村”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志履职的关键词之一,作为一名信息通信行业的代表,他一直思考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方面履职尽责。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 快讯
  • 3月1日
  • 每日财经网